【聚焦】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战略人才,是支撑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各地在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中,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锚定远景目标、系统谋划推动。
世界科技发展史证明,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
2021年9月召开的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要想抢占科技制高点和发展主动权,在全球竞争格局当中不被动,要想不被别人扼住脖子,拥有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就要用战略眼光、战略思维,以战略的主动全力推进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上海理工大学工程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您近日来信及所附材料都收到,我很同意您说的我国应统一组织全国力量攻克量子信息系统的技术问题。”这是上世纪90年代,钱学森写给如今已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郭光灿的回信。在当时的国内,“量子”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郭光灿敏锐意识到,量子信息领域将是国家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一环,钱学森的回信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如今,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干线“京沪干线”正式开通,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成功构建……
战略科学家的“毒辣眼光”和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懈奋斗,让量子科技领域重大原创成果迭出,也让我国在量子通信的研究和应用方面站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国家重大工作中,广大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
发展进入新阶段,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需求。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2019年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480万人年,占全球研发人员的比重超过30%;专业技术人才接近7840万人。
同时也要看到,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相比,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我国科技人才队伍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战略科学家、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匮乏。
战略科学家是科学帅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中的“关键少数”。20世纪五六十年代,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李四光、贝时璋等老一辈科学家,主导制定了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奠定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当前,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战略科学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中坚骨干,在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着挑大梁、带队伍的重要作用。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墨子号”量子卫星科研团队、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北斗团队的成员都非常年轻,平均年龄均为30多岁。青年科技人才,是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
制造业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同时我国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许多产业面临工程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问题,急需大批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师。
当今世界人才竞争不断加剧,我国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挑战,要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就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
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坚持实践标准和长远眼光,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要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跨体制调集领军人才,组建攻坚团队;加速集聚、重点支持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对领军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
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 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
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高校要深化工程教育改革,企业要把培养环节前移,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解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各地纷纷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将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进行了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规划。
北京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将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北京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首要任务,提出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聚焦战略科学家这个“关键少数”,引进一批、遴选一批、培养一批,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
湖北省委人才工作会议明确,要探索“见苗浇水、精准滴灌”式的培养路径和措施,打造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我们将不断构筑汇聚世界一流光电子领域领军人才的‘强磁场’。”湖北光谷实验室负责人尤政在大会发言时表示。这个围绕信息光电子、能量光电子、生命光电子三大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的“强磁场”,已形成了以12位长期奋战在光电子领域科研一线的战略科学家、40位国家级领军人才、66位国家级青年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人才成长梯队。
制造业的核心是创新。近年来,广东围绕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领域,谋划制定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方案和专项行动计划。华为、格力、比亚迪、大疆……昔日的制造业大省,如今早已华丽转身为智造强省。广东省委人才工作会议将实施战略人才锻造工程作为人才强省的“五大工程”之一,提出“培育支撑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卓越工程师队伍”,推动广东制造业更强、更智能。
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人才培养、使用和发展规律。
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侯建国指出,要从人才队伍结构、成长过程、发展环境上综合考虑:从队伍结构上看,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呈金字塔形结构,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科技人才的特点培养和使用人才;从人才成长过程来看,“坐而论道”选不出人才,“论资排辈”熬不出人才,要坚持实践标准,通过“干中学”“学中用”,立足科研实践发现、培养、造就人才;从人才发展环境来看,优秀科技人才的成长需要崇尚创新、鼓励探索、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需要让人才心无旁骛、潜心致研的良好条件和环境。
“只有充分认识和遵循这些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才能加快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侯建国表示。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强调。
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明确提出:“要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
各地各单位在推进人才工作的时候,都将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到重要位置。
北京提出,要建立早期发现和跟踪培养机制,完善全链条培养制度,扩大青年项目支持规模。
广东以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为牵引,提出着力造就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安徽明确要加速升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加快实施“百万大学生兴皖”和“万名博士后聚江淮”行动,在就业、生活、租房、社保、创业培训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支持和保障,吸引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博士后人才在安徽“大展身手”。
武汉支持青年人才申报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开辟青年博士直进通道,青年人才入选市级计划比例达70%。
贵州科学院通过设立青年基金,全力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表示,要推荐青年人才承担各类人才项目,选拔青年人才担任研究中心主任、副主任、课题负责人,占比超过50%。
……
这一系列的举措,就是要让越来越多的青年科技人才能在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中挑大梁、当主角。
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校也积极谋划,旨在培养更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清华大学在校人才工作会议上正式发布《清华大学2030高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坚持立德树人、质量优先、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明确了八个方面的28项任务。校长邱勇表示,全校师生要以“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的毅力,全面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武汉大学提出,要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加快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重点发掘、引进、培养一批基础研究青年英才。
未来,需要依靠青年人才挑大梁、扛大担,需要更多青年人才勇闯“无人区”、永攀“绝崖壁”。要赢得未来,就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我们就一定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把科技自主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