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卓越工程师短缺难题,各地有不少经验值得学习

发布时间:2022-02-22 17:10:47    来源:大国人才    阅读量:0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指出,要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


产学研模式是培养卓越工程师、充分发挥工程师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推进深化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发挥工程师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aa23f3164b56d1b8facd15bc76321fc6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专业创新研究教学团队与企业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卓越工程师

图片

协同创新,

力破工程师紧缺难题

图片


“珍珠原料1公斤卖500元,国外企业做成提取物,1公斤价格达20多万元。”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加工、贸易中心,淡水珍珠年产量占全国的80%。尽管产量领先,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产品附加值却不是很高。


大而不强,症结在哪?科技含量不高,高端工程师找不到、养不起是重要原因。而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的出现,正在让这些难题得到破解。


近年来,绍兴市立足特色产业,先后建成印染、集成电路、珍珠等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专职+兼职”结合,集聚了一批海内外高水平工程师,并以工程师为纽带,以项目为抓手,吸引、整合“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资源,为企业产业发展破解痛点难点问题,服务绍兴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诸暨珍珠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已引入工程师368人,涵盖生态养殖、饰品设计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心一头对接头部企业,一头与国内一流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精准满足企业需求。短短几个月,已先后为产业摸排并解决技术需求10余项,组织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30余个。


近年来,浙江聚焦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共性技术堵点、工程转化难题和人才招引困境,探索建设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推广“一个特色产业+一个共性技术平台+一批共享工程师”模式,推动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有力地激发工程师创新创造活力,解决了工程师人才不足的难题。


目前,浙江省建有省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14个,引进全职工程师993人,兼职工程师2079人,海外工程师173人,服务企业4857家次,解决各类技术难题1027个。各市县结合特色产业和发展实际科学谋划,积极推广,按照“一地一产业一中心”的架构,建成市、县两级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50个,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的发展,激发了人才活力。


图片

做实合作,

破解工程师培养与使用“两张皮”

图片


高铬抗热腐蚀高温合金材料氧氮含量高的问题,一直困扰山东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这个问题不解决,产品性能和质量就得不到有效提升。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殷凤仕来了后,带领公司技术团队从熔炼工艺入手,开展了原材料预处理、高温熔体处理和二次加碳等技术攻关,重点解决了公司高铬抗热腐蚀K477等系列合金中氧氮气体等技术难题。这一攻关,帮助瑞泰的产品性能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技术水平,产品成功替代进口,实现利润360万元。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是产学研融合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使用好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如何让各方拧成一股绳,让校企合作在推动工程师人才培养使用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考验着人的智慧。各地积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将校企合作做深做实,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师队伍的建设。


殷凤仕与山东瑞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就得益于这样一项创新,淄博经过多年探索,围绕“卡脖子”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促进了双方联动,帮助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又发挥了现有工程师的作用,激发了他们的能力与热情,得到了高校、企业和人才的纷纷点赞。


2021年3月10日,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内,一个名为“海天工程师班”的班级开班了,与以往不同的是,“海天工程师班”的25名学员有着双重的身份,他们既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同时,他们都已与海天集团签订就业协议,是海天集团的员工。


“海天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塑料机械生产基地、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一方是拥有优秀学科专业平台的理工类院校,这次联合设立‘海天工程师班’是校企协同培养卓越工程师的一次全新探索,对于学校、企业和学生都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往“实”里发展,“海天工程师班”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始了学校+企业“双导师”联合培养模式,让“毕业设计+企业实训”同步推进,班上的25名同学将在海天集团完成毕业设计,由学校选派5名“专业指导”导师,同企业选派的20名“工程指导”导师共同指导完成,以此来实现培养和使用的无缝对接。


除了“海天工程师班”项目之外,近年来,各地针对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与使用脱节,校企合作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合作松散等多个问题,从多角度入手,创新体制机制,力争破解这些难题,有力地推动了工程师队伍建设。


在浙江桐庐经济开发区科技孵化园,由浙江大学张泽院士领衔的“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创新项目团队自主设计研发出的国际领先的纳米分辨原位高温力热研究系统,有力支撑了桐庐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而为人所不知的是,“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创新项目是浙江工程师学院23个卓越培养项目之一。


浙江工程师学院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浙江大学在2016年共同谋划创建的,其推行高层次校企联培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人才,2018年以来,与华为、阿里、浙能、吉利等企业合作,陆续派出近2000名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参与1000余家企业的科研项目,学生申请和授权专利高达600余项。


为了让校企合作取得更好的成果,工程师学院在全国率先探索“项目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围绕浙江省三大科创高地建设,打破专业限制,设立交叉复合的卓越培养项目,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直面企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解决国家和区域“卡脖子”工程技术难题。而仅“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创新项目团队每年就吸引近30位研究生在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中跨专业学习,并依托十余家企业进行校企联合培养。


“这不仅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积极尝试,更满足了龙头企业对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致力于培养面向产业的高端工程领军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国工匠。”浙江工程师学院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这种模式让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互融通,实现从招生、培养、实践到就业的全过程培养链迭代发展。


图片

纵深推进,

全面构建工程师成长环境

图片


在2021年世界工程日中国庆祝活动上,中国科协宣布成立中国工程师联合体,旨在团结起4200多万工程科技人才,激发广大工程师创新活力,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深度参与工程领域全球治理。


中国科协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工程科技创新和进步不仅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更是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的成立,将为促进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工程界的智慧和力量。


成立后的中国工程师联合体将有5项重点任务,其中一项就是推动产学研融合。据介绍,中国工程师联合体目前共有76家发起成员单位,其中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32个、地方工程师学会8个、央企及头部民企24家、高校12所。


除了在校企合作模式、产学研形式等方面下功夫之外,各地也积极行动起来,根据新形势新需求,通过推出项目、搭建平台等方式,加大产学研力度,搭建良好的环境,全面助推工程师队伍发展。


2022年开年之初,北京市科协宣布将推出面向企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计划通过企业推荐的方式评选出十位具有创新潜力的卓越工程师,通过市科协的平台资源内引外联、多样赋能,打造出来自于企业的、通过联合培养再反哺到企业创新发展的卓越工程师典范。


作为宁波的中心城区和对外门户,宁波市海曙区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也集聚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为了更好地集聚工程技术人才,给海内外优秀工程师创新创业提供“最佳栖息地”,海曙区率先打出“高水平工程师队伍建设十五条”专项举措。


入选“百创汇海”项目团队,给予项目资助、资本引才、成建制引才、信用贷款、成长激励等“5个1000万”资金支持;对于“双三十”头部企业全职引进高水平工程师,直通项目评审终评;推出征榜、张榜、揭榜、竞榜、奖榜等五大“赛马”机制,攻克“卡脖子”难题……通过高能级平台引领作用、企业引才主体作用、产学研融合作用的全方位、全链条激活,厚植广大工程师发展沃土,点燃海曙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此外,各地还通过打造平台、创建联盟等多种方式,推动产学研合作,激发工程技术人才活力。成都市金牛区成立大院大所创新联盟,探索打造中电科十所“敏捷”等首批5个“创新单元”,协同西安交大、西南交大等高校院所,共建四川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144个,推动校院企地科技资源“组网式”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包括工程技术人才在内的优秀人才。


浙江省平湖市加大项目赋能,设立5000万产业基金支持项目落地,鼓励工程师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配套提供“场地+团队”资源,加快推动项目孵化。同时,打造产业生态圈,构建以两个企业联盟为产业链的内循环,以长三角地区知名企业为供应链的外循环,打造千亿产业生态圈培养“最强大脑”。






凤凰党建
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建投人才发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