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人才工作创新

发布时间:2022-06-13 18:15:18    来源:    阅读量:0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空布局及达到的竞争力水平要求。围绕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谋划新时代人才工作重点改革举措,成为未来一段时期人才工作领域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正确理解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转变


当前大国博弈日趋激烈,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更加强调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凸显出对国家高水平人才资源及其作用发挥的路径依赖。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构想。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概括为关于中国建设新时代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战略布局和安排,是依靠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支撑、作出贡献的总体战略谋划。其中,不仅要解决一系列推动人才发展的流程性问题、政策性问题,也要进一步解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国家人才制度结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引导新时代人才工作发展的总的纲领构架。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目标直指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明确了未来中国人才发展在全球版图中的角色、位置和责任,旨在推动我国人才发展水平、集聚度水平和创新贡献水平从量到质的重大转变,因此是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战略”。


此次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空布局及达到的竞争力水平要求。未来一段历史时期,是中国建成世界人才强国的攻坚期、加速期、冲刺期,承载着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一棒接一棒”的殷殷嘱托,以建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我国人才工作改革创新任重道远。


培育造就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着重于解决“人才转型”和“人才泛化”问题。新时代的“人才”概念,起点是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更加体现专业性、创新性、发展性和贡献性;新时代的人才工作也以“四个面向”为方向指针,来明确定位、创造价值、有所作为。


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将战略注意力聚焦于科技创新人才群体身上,重点关注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等重点人才队伍建设问题。当前,科技创新人才在我国整体人才队伍建设中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


未来一段时期围绕培育造就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不仅要统筹考虑加强战略科学家、卓越工程师等重点领域、重点门类人才队伍建设,还要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推动高等教育模式改革,对重点人才实施重点培养。在“双一流”及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院所,推动建设高等理工研究院和大师授课培养机制,着力培养理论基础坚实、知识结构合理、善于综合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如推广“清华姚班”经验,实施“天才少年”书院制培养试点,遴选国际一流师资,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大师带徒”人才定制培养机制,打通高潜力青少年中小学、大学贯通渠道。建立应需化、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新体系,提供与科技发展、产业实践和新技能需求密切结合的继续教育内容,使继续教育真正成为提升科技人才专业化水平的有效渠道。发挥政府宏观指导作用,进一步促进高校、科技界、工程界、产业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科技人才开发上的紧密合作。


探索建立人才培养与工程项目、建设资金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人才开发机制。以产业行业需求为核心,以龙头企业和产业联盟为主导,改革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将工程科技人才培养重心前移。构建专业工程师认证制度,形成以认证工程教育为起点、以能力标准为基础、以等级晋升为台阶、以继续教育为保障、以能力(专业化水平)提升为目标、以国际认可为结果的工程科技人才开发制度体系。


此外,在国家重点项目部署和前沿领域布局时,规划好相关专业领域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任务,重点支持一批处于创新活跃期的青年人才,鼓励他们开展世界一流的开创性、自由探索的科研工作。以头部平台为示范引领,在重点基地、平台建设项目中强化青年创新人才开发任务,并纳入相关考核指标体系。在国家重大项目实施中,鼓励资深专家和中青年骨干人才开展结对子“师带徒”活动,对资深专家设置培养优秀人才的工作任务指标。


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的科研竞争和人才流动,加强系统统筹,理顺各地方、各系统人才计划工程的接续工作,减少各类项目互有重合、重复资助、集中少数、效率不足的现象,全国一盘棋,形成上下对接、各有侧重、系统有序的国家人才整体支持计划,有力支持各方面、各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发展。


推动科技人才重点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面向未来、面向高质量发展、面向国际化竞争,未来一段时期我们将以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核心,针对当前高校院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呼声很大、尚未落实、亟待突破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改革创新。其中,建立“科学家本位”体制机制、形成“一流人才主导”发展体系以及对高水平人才提供“绿色通道”特殊支持,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和关键举措。




——以“科学家本位”为导向改革高校院所人事人才管理制度,将“方便管理”转变为“方便科学家” “方便创新者”。




在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传统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方式与科研创新规律、人才成长规律产生的摩擦、冲突不断加深。实践告诉我们:哪里更尊重科学家、尊重专家学者,哪里就会涌现出更多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


因此,要根据需要和实际,以更大力度向用人主体授权、向科学家赋权,建立健全战略科学家、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 “赛马”制度,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依托国家重大项目组织、重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战略科学家的作用,建立健全责任制和目标导向的“军令状”制度,鼓励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等,加快形成“科学家本位”的科研创新体系。


以此为基础,我们要逐步转变科技领域和高校院所的“官本位”倾向,深入重构与优化高校院所底层管理逻辑,为科学家和基层一线科研人员提供专属科研资源支持,逐步建立起以科学家、人才为中心,真正有利于科学家发挥作用的高校院所人才人事制度环境。




——发挥人才评价的人才制度改革龙头作用,着力建立与创新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相契合的人才评价制度。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评价工作直接影响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并实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在当前背景下,传统的人才评价方式、评价体系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国家的战略发展需求,亟需建立一套体现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评价体系


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首先要大力建设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在科技人才评价方面,推动政府职能聚焦健全同行评价机制、提供人才发展政策导向,并从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及主导人才评价过程中逐步退出。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努力改变以行政评价代替专业评价的方式,赛马而不相马,减少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行政认定”、行政干预;破除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评价中实际存在的“唯(国家级)课题”倾向。


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基础研究成果对接国际标准,应用成果对接行业、社会和市场标准。以申报人员科研能力、以往成果业绩和可显示信用度指标为主要参照,给连续做出高质量工作的科技人才以持续支持。针对工程科技人才,要逐步改革以地方、机构为基础,以行政部门为主导的评价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威第三方机构主导的大范围同行业人才评价体系。

此外,建议大幅精简政府主导的科技奖项,设立少量政府权威性奖项,支持产业行业组织、民营企业打造世界级权威科学奖项(如未来科学大奖、科学探索奖等)。




——要加快形成“一流人才主导”的创新体系,为作为“关键少数”的高精尖人才创新发展提供特殊支持、特殊通道。




世界人才强国之间的竞争可说是顶尖人才价值创造能级的竞争,一国的“一流人才”量级决定着国家创新能力和水平的上限。要选育国际一流人才,最重要的是实现国际意义的同行评价,找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来评,“大师”甄选“大师”。


面对建设世界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要下决心以世界一流原始创新为引导,建立形成国际一流人才主导的人才发展体系和科研创新体系,甄别选用世界一流人才,赋权建立世界一流机构,培育世界一流科技人才,并进一步扩大领衔科学家全权负责制和“PI”负责制范围,避免国家无效研发投入。


要对标国际水准,建立“一流人才一流待遇”制度,为顶级科学家发挥作用、高潜力人才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和绿色特殊通道,为战略科学家和拔尖领军人才提供全周期全保障服务。


在此基础上,加快形成尊重一流人才、尊重原始创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人才生态和科技生态,推动世界高水平人才集聚化、高质量发展。



凤凰党建
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建投人才发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