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从“制造”到“智造”的人才密码

发布时间:2022-08-11 14:34:20    来源:    阅读量:0
从“制造”到“智造”的人才密码
——“制造强国的人才动力”调研分析之二



《中国人才》记者 陈晓伟 蔡秀萍



东部地区是我国制造业最密集地区。最近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显示,东部地区共55个城市入榜。毫无疑问,东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建设制造强国的主力军。本次调研活动,我们特地选择了几个东部地区的制造强市,探寻他们依靠人才从“制造”迈向“智造”的奥秘。













迈向“智造”















"东莞塞车,全球缺货”,一度被用来形容“世界工厂”东莞制造业的盛况。全球每3件玩具、每5部智能手机、每10双运动鞋,就有一件来自这里。

然而这种情况在2008年之后曾遭遇挑战。因为东莞的制造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中低端水平,无法持续向上发展,导致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这也是很多东部地区城市曾面临的困境,早期以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起来,但随着人力成本提高、制造成本上升、海外需求不足等多重因素夹击,制造业受到打击,产品产量产值都受到重要影响。转型,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他们最为迫切的需求

如今的东莞早已从困境中走出,2021年东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08.81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高于全国、广东省。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先进制造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303.38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46%。近年来东莞还涌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竞争力和较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集聚了华为、步步高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共培育19家超百亿企业、3家千亿企业。


东莞的蝶变只是众多东部地区城市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这些东部城市采取多种有力措施,推动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型,并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更高层级迈进。


2021年初,一份榜单引起了广泛关注。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的《2020胡润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区域百强榜》显示:深圳市有四个区进入前10位,其中,龙岗区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上海浦东,是名副其实的“最具投资潜力之城”。


人们发现,龙岗作为深圳东部中心已经在强势崛起,而明显区别其它区的地方,就是“产业立区、创新强区”定位鲜明。2021年12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显示,龙岗区再次荣登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至此,龙岗区已连续四年获评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2021年,龙岗区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2198.28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11.2%,PCT国际专利申请量7504件,三项指标均位列全市第一。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龙岗实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663.7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6.14%,在深圳市20大产业集群中,龙岗区在16个产业集群方向上已具备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特别是在宽带网络通信、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上集聚了众多的优势企业。


同样位于深圳的宝安区始终坚守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着力巩固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积极布局高精尖产业和未来产业,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快速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高。2021年,宝安区完成工业投资301亿元、总量深圳全市第一,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4.1%,已经形成了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激光、5G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主导,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为支撑,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多领域共同发展的格局。


武义是浙江省26个山区县之一,也是我国电动工具制造基地,电动工具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的23.5%。曾经的武义也饱受产业集群少、产品附加值低的困扰,经过多年的摸索,日渐转型成功。目前,武义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有1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形成了涵盖全产业链产品的完备体系。同时,他们通过产品配套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了分工协作、资源互补的格局。在配套企业中,已诞生向“神州五号”供货的新天齿轮等一批高科技企业。虽受疫情影响,2021年上半年,武义纳入统计的35家电动工具规上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增长52.6%。其中,无绳锂电类、无刷电机类高端电动工具产品逐步投放市场,开始与德国博世、日本牧田等世界先进电动工具企业产品竞争,产值增幅达80%。

图片

浙江武义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高精度仿真中心



是什么让这些城市的制造业顺利完成了转型?答案是人才。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2019年东莞制造业从业人员接近422.43万人,现已扩大至600万人。东莞制造业人才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底,制造业人才总量超过104万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比重超过40%。


深圳市宝安区2021年新引进各类人才3.3万人,截至目前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近5000人,各级创新团队约200个,产业工人队伍达260万人。


义乌市通过深入实施引才计划,累计引进领军人才(团队)创业创新项目104个,引育专家人才23名,这些人才有效推动了产业发展。如,专家人才郭振荣,成功推动义乌十字绣产业变革,带动义乌本土1400多家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再如,义乌英才计划专家何定成立的千岸科技,每年带动义乌运动户外、美术用品出口7亿元以上。截至2020年底,义乌的人才总量从2010年的20.4万人增加至34.5万人。人才集聚与产业集聚形成了良性互动,基本形成新能源光伏、汽车及装备制造和半导体显示三大标志性主导产业集群,3万多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在此集聚。


人才,正在引领东部制造业向更高层级迈进。













平台聚力















产业的集聚与转型,必然伴随着人才的集聚,同时人才的集聚也必然促进产业的发展与聚集。如何让产业和人才完成这个良性循环?平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东莞松山湖,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的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便坐落于此。


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建成以来,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关键支撑平台,在新型能源材料、航空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成果。


为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东莞在十五次党代会上将“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定义为城市特色,提出要深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产才融合发展的新格局。而建设高水平平台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除了中国散裂中子源所在的松山湖科学城,东莞还建设了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等一批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开放平台。


如今以中国散裂中子源为主的松山湖科学城已经成为东莞产业升级的桥头堡,除了中国散裂中子源之外,松山湖科学城范围内已建成4所高校以及26家新型研发机构,吸引了3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3万名工程师创新创业。除了松山湖科学城,东莞其他平台在推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方面的成果也在陆续显现。


天津市武清区地处京津之间,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综合环境宜居宜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武清区立足天津、对接北京,聚焦智能轨道交通等主导产业,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16年,中国铁道科学院在武清设立产业基地,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在武清开始布局。截至2019年底,武清区初步集聚10余家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项目。但与此同时,基地也面临着产业人才不足、产业链层级较低等问题,2020年以来,武清区通过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深化政产学研合作等多项举措,不仅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还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基地已集聚智能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项目40余家,建立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0余家,工程师600余人,引进行业人才1200余人,初步形成了产业与人才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

图片

坐落于天津武清的中国铁路主数据中心


为推动区域轨道交通产业良性有序发展,武清区梳理智能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制定重点产业招商图谱、引才图谱。同时武清专门为智能轨道交通研究院提供了3000平米办公楼宇作为产业研发基地,规划了3000亩产业片区重点打造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制造基地,推动形成产业集聚度高、人才集聚度强的标志性区域。同时,他们分别与铁科院、哈尔滨铁路局等洽谈合作项目,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2020年以来,引进储备优质项目50余个,形成产业项目集聚效应。


2017年,为推动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造全球激光产业高地,深圳市宝安区政府与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大族全球激光智能制造基地。基地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破了深圳市激光产业发展分散、附加值不高的局面,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激光产业基地,在全国形成了强大的产业辐射力。公司目前拥有员工14000多名,其中研发工程师占比30%以上,拥有知识产权5250项,达成年销售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300亿元。在基地的推动下,宝安形成了国际激光装备千亿级产业集群。有了这个成功经验,宝安计划继续推动其他产业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向世界级制造业名城迈进。


龙岗区则依托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不断搭建创新平台,目前已经拥有了包括3个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在内的9个重点研究院、242家创新平台,双创载体面积约238万平方米,搭建起了从基础研究到协同创新再到成果产业化有机衔接的平台体系,为制造业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广阔舞台。


深圳龙岗智能视听研究院是龙岗众多创新平台之一。落户龙岗4年,研究院院长张伟民深刻体会到了龙岗区浓厚的创新氛围和对人才的尊重。在张伟民看来,研究院定位清晰,就是专注人工智能和超高清领域进行标准和技术研发以及公共平台建设,而龙岗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支持政策,平台在龙岗能够发挥作用,创新成果能够很快得到市场应用。如研究院重点攻关的“5G+8K+AI”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很快得到了落地,助力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成功实现全球首次8K超高清电视重大活动直播。目前,平台发布了国内领先5G+8K高清技术标准,成立高清视频产业孵化器,目前在孵企业达到20余家。














政策发力















调研中我们发现,东部地区制造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有效的政策支撑。


深圳市宝安区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连续4年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2020年,宝安出台了《宝安区工业互联网发展白皮书》,推出支持互联网产业发展的10条举措。2021年,宝安出台区委区政府1号文件《宝安区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措施》,从生态构建、平台支撑、应用赋能、集聚发展、人才培育等5个方面,拿出8亿元财政资金,全力扶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支持力度在全国都处于领先水平。在政策和市场共同发力下,宝安涌现出了多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区内企业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4700余家。


在人才政策方面,宝安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导向,不断给人才送去“大礼包”,继2016年制定出台《宝安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实施方案》后,近期将陆续出台“凤凰英才计划”“宝安卓越工程师计划”等系列政策,形成完整配套的人才综合政策体系。


2020年宝安在深圳市内率先发布宝安区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确定了6个产业领域、407个急需紧缺岗位,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促进。2022年,为培养引进一大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工程师,宝安实施“宝安卓越工程师计划”,精准培育引进先进制造业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和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


深圳市柏斯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就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他们创业之初,即充分享受了对创业者进行资助扶持的政策红利,获得了创业资金、场地租金等多项补贴。在申请补贴、认证时,相关职能部门主动靠前,搞好对接,全程实现了“帮办”。在这样的扶持下,公司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现在公司产品已经获得了170项国内外设计大奖,取得了11项发明、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被全球著名设计机构红点评为亚太地区设计机构第一名。


在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宝安拥有了全深圳最多的规上工业企业,最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个千亿级集群,两个500亿级集群和6个百亿级集群。


东莞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政策发力的结果。


近年来,东莞从顶层设计着手,实施“十百千万 百万”人才工程以及系列配套政策,形成“1+1+28”人才政策体系,覆盖领军型、学历型、专业技术型、技能型等各类制造业人才。东莞各镇街(园区)也立足实际,出台特色人才政策,市镇两级累计出台人才政策400余项,形成立体多面、上下联动的人才政策体系。


对此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引才工作就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借力国家、省、市引才政策,公司制定了全球引才计划,成立人才猎聘团队,目前该公司在东莞拥有硕士以上研发人才达到了2000多名,这些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企业营收连续突破100亿、200亿、300亿元大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公司还计划在未来5年内引进50名国际一流科学家,集中攻坚乙肝纤维化、肿瘤等医药前沿世界级难题。


龙岗区是深圳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近年来,龙岗区紧密衔接深圳市“20+8”产业发展布局,积极承接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2个未来产业集群项目,加快建设龙岗东中西先进制造业园区,打造以制造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高地。2020年以来,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计划、优化营商环境29条措施等政策,打造全链条营商生态。同时加快龙岗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承载区建设,全市首个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鲲鹏产业联盟、工业软件联盟落地。建立重点企业及产业链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打造“清单式”服务企业机制,2020年共走访服务企业超6000家次。持续开展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和龙岗区中小企业上云计划,累计推动64家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转型计划”,583家中小企业上云。

图片

深圳龙岗大运中心


在人才政策方面,龙岗区深入实施“深龙英才计划”,依托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和龙头企业等优质资源,加大人才和团队引进培养力度,对于高层次人才团队给予场地租金补贴、研发投入资助等扶持资金;聚焦“IT+BT+低碳”等重点产业编制重点企业清单,支持清单企业自主推荐重点人才,并对符合条件的人才给予奖励;实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未来5年计划投入1.4亿元,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全周期成长。在政策的作用下,“深龙英才”中制造业企业人才占比超过六成,为龙岗连续四年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提供人才支撑。同时龙岗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关键环节,加强产业链引才、重大项目育才,截至2021年底,累计引进省、市创新创业团队50个,企业类创新创业团队居全市第一。


云天励飞的发展历程是龙岗区大力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发展的一个缩影。对于该公司董事长陈宁来说,第一套“深目”系统落地龙岗的场景至今仍历历在目。“真正能鼓励企业创新的,不是政府大把撒钱,而是能提供真正使产业落地的应用场景。当我们提出在警务领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采集、识别人员信息时,龙岗区政府对新技术的包容、欢迎的态度让我们‘受宠若惊’,感觉就像遇到了‘知音’。”随后,云天励飞在短短6年时间里,实现“从0到1”,再“从1到N”的超越,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三次荣获“吴文俊奖”,成为一家独揽算法、芯片、应用三项大奖的AI企业,其业务辐射国内外100多个城市,跻身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第一梯队。疫情爆发以来,云天励飞积极助力疫情防控,打造了深圳市疫情防控监测与数据分析平台,实现了“哨点”防疫业务的全链条闭环,为超大型城市的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机制助力















机制活,则人才聚、产业兴。产学研是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产才融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东部地区在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方法上不断摸索,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四家省实验室之一。揭牌两年多以来,实验室已拥有王恩哥院士、赵忠贤院士在内的共10位院士,集聚了20多个高水平创新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6项,项目总聚合约3.4亿元。在产业化方面,实验室也取得了亮眼的成果,目前引进的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的产业化公司均已注册成立,在产业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取得的产业化成果与其先进的产学研机制不无关系,自2018年成立以来,他们不断探索,最终形成了“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这个模式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每个关键环节,科研人员从研究走向产业化的每一步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扶持和帮助,这不仅激发了他们产业化的积极性,也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化进程,让成果转化更为快捷便利。高效晶硅电池团队的发展就是一个例子,作为首批入驻实验室创新样板工厂的团队之一,团队产品研发中所需要的表面制绒、扩散、背抛、镀膜及表征测试等相关工艺设备,实验室均能提供“一条龙”服务,这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2020年8月,团队注册成立了公司,在产业化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宝安则大力扶持基础载体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他们出台政策,鼓励用人单位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从而引导硕士生、博士生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企业创新成果加速转化。2021年建设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15家,资助金额300万元,引导69个硕士生、博士生开展课题研究,涉及项目补贴370万元,累计84名博士后入站。


为促进人才链、产业链、项目链、技术链、资本链“五链”融合,2020年,天津市武清区与中国铁道科学院成立了天津市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按照“1+1+1+N”即“地方+高校+职业院校+领军企业”运行机制,推进科学家、企业家、工程师等人才资源汇聚,激发协同创新助力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联盟秘书处设在区委人才办,充分发挥人才办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优势,调动人力社保、科技、工信等职能部门资源,压实人才联盟建设责任。同时,武清还积极打造“联盟+研究院”建设模式,推动铁科院、天津轨道交通集团、交控科技、开发区联合成立天津智能轨道交通研究院,发挥研究院“阵眼”作用,承担公共技术服务、创新创业孵化等事宜,打造标志性产品和服务事项,有力地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服务给力















2019年,为推动电子材料产业的发展,宝安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了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材料院”)。电子材料院聚焦集成电路高端电子封装材料,面向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需求,与龙头企业紧密合作,致力于解决芯片封装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问题。如今电子材料院人员规模已达到30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共计39人,青年科研骨干145人,累计发表论文267篇,申请专利284项。


电子材料院建设之初,宝安区不仅给予资金支持,还放手让科研团队主持龙王庙园区装修,让他们能够自主地按照实际需求打造实验室,实验室无论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最终电子材料院成功搭建了 “研发—检测—中试—验证”的公共技术平台,打通了先进电子封装材料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建成后,宝安区为科研团队配套提供了人才安居房,宝安区人才工作局和科技创新局不定期前往电子材料院上门服务,关切人才招聘、人才落地等方面的情况,并主动给予支持帮助。


类似电子材料院的故事在东部地区各个城市经常能够听到看到。近年来,东部地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机制,打造产才融合的良好生态环境,有力地推动了产业发展。


龙岗区着力建设“政务服务+创业服务+生活服务”全环节服务链,让人才顺心工作、舒心生活、安心发展。此外,龙岗还打造了全国首创的政企共建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实行“窗口受理、系统推送、部门审批、一窗通办”,打通服务人才“最后一米”。目前,全区已挂牌成立了9个园区公共服务平台,直接服务辖区2000多家企业、近20万名人才。同时龙岗还推动成立了孔雀计划展示交流中心,为人才和团队发展提供空间保障、产品展示等创业服务。为进一步把服务做到人才“心坎上”,龙岗区构建了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拎包入住的免租人才房,妥善解决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增强人才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东莞则通过东莞市科协,设立58个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200多个企业科协,服务近20万名科技工作者,营造产业人才交流的良好氛围。同时健全人才安居服务机制,逐步构建分层次、分类型、多元化的人才安居体系,新就业人才可申请入住公租房,或享受市属住房租赁企业房源最长3年、每年6000元的租金优惠。


武清区制定出台《武清区构建人才全面发展生态的若干措施》,把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平台作为重点支持平台,推荐20余家智能轨道交通类企业入选武清区享受人才自主认定支持企业,切实解决人才落户安居、子女教育、交通出行等需求,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同时积极推荐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项目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等市、区级支持政策,遴选一批企业家入选“两代表一委员”、武清区首批引才大使等荣誉,充分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活力。


凤凰党建
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建投人才发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