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发产业人才创新活力

发布时间:2022-08-15 19:14:56    来源:    阅读量:0

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我们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产业绩效的精准衡量,不仅要考虑传统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更要考虑体现人才全时状态的人才活力指标。在人才能力不变的情况下,活力越高,绩效越大。因此,为产业创新高地提供人才支撑,不仅要考虑怎么获得和拥有人才,更要考虑对产业人才的使用与激励,考虑如何更好地激发产业人才的创新活力。


1

切实提升产业人才流动配置效率


“人适其岗”是人才活力得以发挥的首要条件,是靠人才优化配置来实现的。


建设统一规范、开放高效的产业人才资源市场。通过搭建产业人才大数据平台,构建产业人才市场供求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以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基础,形成重点行业分类目录、企业目录,定期编制产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探索建立产业人才库,绘制产业人才地图。通过打造重点优势产业人才交流会品牌,举办行业峰会、人才发展论坛,及时向社会动态发布产业内职业岗位等需求信息,推动广大技术技能人才建立合理预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实现产业人才市场供需对接匹配。


培育以中介组织为主的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注重发挥人才服务行业协会作用,支持大型人才市场、人才服务专业机构建设专门的产业重点领域人才服务平台。鼓励引进高端人才中介组织和国际猎头机构,大力发展国家级、地区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范中介机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实现产业人岗匹配最优化。


发挥好企业家整合创新资源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破除“重使用轻培养”的固有思维定式。不断提升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比重的意识,确保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2

着力加大产业人才投入力度


“人尽其才”是人才活力发挥的具体展现,要靠人才投入来推动。


扩大政府引导性投入的规模与成效。当前,面对某些国家的技术封锁和贸易打压,党中央提出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对于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原创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仍需政府加大投入,在新型举国体制下集中人力、财力共同攻关。可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核心技术布局,优化支出结构,稳定支持一些科研单位和有巨大创新潜力的科学家。同时,做好对经费投入的跟踪督导,确保经费投入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头,真正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性效果。


切实提升企业主体人才投入力度。一方面,要注重通过高端培训、国内外考察拓宽企业家的视野,引导其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前沿、树立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真正认识到人才投入的前瞻性与关键性。另一方面,建议合理确定不同规模企业、不同类型企业人才投入、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的比例,对企业研发投入实行税收优惠,同时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为人才自主投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政府层面要切实打通企业人才与高校、职业院校之间的求学通道,对领军企业和有关社会组织下放职业资格认证权限,扩大员工提升渠道。企业层面,要实行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创造更为宽松的创新条件,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进修员工,给予岗位晋升、工资调整等相应奖励,在企业形成人人追求创新的风气。


3

充分发挥产业人才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人才活力是人才政策的晴雨表。要激发产业人才创新活力,必须确保出台人才政策的精准度与公平度,以更好发挥其正向激励作用。


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以能力、实绩和贡献为导向,完善符合产业特点的人才评价体系。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围绕“四个面向”,聚焦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和前沿领域,实行“揭榜挂帅”制度,不论资历、不设门槛,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切实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技术问题。推动开展“自主认定人才示范企业”建设,对经认定符合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赋予人才项目和人才职称评审权,由企业自主遴选确定资助人选和资助层次,按规定享受相应人才优惠政策,并自主开展职称评审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构建针对产业人才重点需求的激励保障机制。加大薪酬激励力度,工资分配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关键核心技术等攻关任务的创新团队和技术骨干人才倾斜。加大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的贯通落实力度,推进企业首席技师、行业首席技师制度,进一步提升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鼓励企业、园区采取多种方式,探索加大产业人才安居保障。对于柔性引进的高精尖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放宽购房条件,提高不同层次人才的安家费支持。


4

倾力打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营智环境


“才尽其用”是人才活力发挥的理想状态。要达到这一状态,打造“营智环境”是根本选择。“营智”的核心是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打造“营智环境”就是为人才释放创新活力提供各类环境支撑。


构建产教融合的产业人才培育体系。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快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服务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健全学科专业随产业需求动态调整机制。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实施高水平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对接计划,打造一批国内一流高水平技师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成立高职产学合作企业,全面提高产教协同育人能力。


加快布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或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着力提升对地方产业人才的引聚力和承载力;支持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共建国家级实验室。尤为重要的是,政府部门要不断创新完善产学研机制,鼓励与产业相关的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重点规模企业共同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平台及人才共享力度,为产业链条不同位置、不同规模企业注入创新动能。全面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加强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企业培训机构建设。


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凤凰党建
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建投人才发展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