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大国工匠代表热议: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技能人才根基

发布时间:2023-03-09 20:51:11    来源:    阅读量:0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目前,我国制造业门类、品种齐全,下一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

高端制造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全国两会上,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大国工匠们倍感振奋、使命在肩。连日来,他们热烈讨论,围绕如何适应产业发展、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交流经验、建言献策。


01

数字化转型呼唤复合型技能人才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对我们一线工人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心潮澎湃。

当前,我国制造业迎来新的发展期、变革期、创新期,数字孪生、虚拟场景、智能制造、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步运用到生产过程中,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呼唤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大国工匠代表的共识。

“产业工人的职业内涵发生了很大转变,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一大批既有系统理论知识体系,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杨永修告诉记者,新能源汽车民族品牌发展步伐越来越快,促使技能人才要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专注技术革新,“在日常生产中,产业一线的小发明、小创造层出不穷,仅我们车间平均每年就申报40多项专利。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在调研中,也发现了同样的情况。“机床前站着的不再是人,而是机器人,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不仅要会操作机床,还要能编程、能操控机械手。”

从一名世赛冠军,到带出多名世赛冠军的名师,杨登辉执教以来,从学生身上看到了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广阔前景。杨登辉举例说,他的一名学生通过集训学会了车床、铣床、数控车床、增材制造、软件编程等各类技能,毕业后被一家航天企业录用,仅1年就升任班组副班长,当年拿到年终奖11万元,“对于企业而言,复合型技能人才就是‘香饽饽’”。

回忆30多年的从业经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首席技师戴天方表示,从原本靠肌肉记忆打磨零件,到现在通过智能编程加工生产,高端制造业的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作为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审专家,戴天方也在赛场上看到,技能竞赛对标生产前沿,项目逐渐复合化,选手要掌握新型工业化制造理念和技术,而非单一的操作技术,“新产业急需‘新工人’,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精操作、懂技术、能创新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大势所趋。”

02

校企发力,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高技能人才短缺已经成为制约高端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多位大国工匠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如何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成为他们在两会上关注的重点。

“技工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应该与当地产业链密切对接,只有与产业相呼应的专业才能有长期生命力。”全国人大代表、杭州技师学院教师杨金龙深有体会。他介绍,随着地方产业朝着数字经济的方向发展,杭州技师学院开发了无人机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数字网络安全等新专业,学生毕业后非常抢手。

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杨金龙持续关注技能人才培养,他认为目前职业教育的体量还需扩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不够清晰,“要合理布局,加快建设职业技术大学,优先扶持在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有贡献的职业院校。”

“一头热”不如“两头亲”。企业是用人主体,也要成为技能人才的培养主体。一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建五局总承包公司项目质量总监邹彬在各地调研中了解到,目前一些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与快速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之间出现差距,参与培训、提升技能的愿望非常迫切。

这引起了邹彬的强烈共鸣,“我也曾经在中建五局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习,在那里大大提升了技能水平。”今年两会,他积极呼吁:“应进一步发挥国有大型央企办学的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国有企业办职业院校的相关激励政策,引导大型企业积极参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

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合理建设技能人才梯队的沃土。依托名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韩其芳已经培养出50余名高级工及以上的技能人才,攻克了40多个技术难关,“要充分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作用,吸纳每个工序中有特长的员工,通过重点项目攻关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升创新攻关的主动性,更好地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


03

厚植技能人才成长土壤
如今,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生产一线,数控设备维修工也能进入技术岗位序列,让许多技能人才看到了新希望。通过探索现场工程师使用模式,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推进技能人才“跨界”使用,给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创造了更大的舞台。

戴天方认为,在新型工业化生产中,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职业边界正日趋模糊,他建议把具备智能制造、高精尖装备及产线维护、调试能力的技能人才纳入技术人员序列管理,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

2022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为广大技能人才擘画了蓝图。

扎根一线多年,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机电一队主副井电工班班长游弋对煤炭行业技能人才的流失格外关注。他认为及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提高井下作业等特殊行业的技能人才待遇,能有效提升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岗位稳定性,“让技能人才更有获得感,才能留得住、干得好。”

强化激励政策不仅能激发技能人才的积极性,还能带动更多技能工人奋勇争先。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车辆工厂首席技能师王建清深入工人群体调研后说:“嘉奖技能人才的辐射效果明显,比如公司一位资深铣工获评首届‘湖北工匠’后,先后带动10余名一线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他建议,要建立技术技能工人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探索技术技能工人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职工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近年来,不同层级、类型丰富的技能竞赛点亮了青年人技能成才的梦想。从世赛最高领奖台走进共商国是的最高殿堂,杨登辉成了很多技校学子心中的榜样。他认为,技能人才的成长土壤很重要,要为技能人才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制造业领域紧缺的高技能人才设立引进补贴、提供特殊人才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学习技能、走上技能报国之路。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产业转型加速启航。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大国工匠代表许下了共同的期待:“希望未来一批批高技能人才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添砖加瓦,为中国早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作出更大贡献!”



凤凰党建
河东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临沂建投人才发展集团